文旅融合新场景是什么样?挂面村与年画村告诉你答案丨万千气象看四川
文旅融合新场景是什么样?挂面村与年画村告诉你答案丨万千气象看四川
文旅融合新场景是什么样?挂面村与年画村告诉你答案丨万千气象看四川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摄影报道(bàodào)
6月23日,“万千气象看四川”第二季度集中(zhōng)采访启动。本次活动分三条线路开展集中报道(bàodào),在(zài)为期四天的采访中,采访团将走进四川的“诗与远方”,感受记录“锦绣天府·安逸四川”。
启动(qǐdòng)仪式结束后,采访组先后来到德阳市中(zhōng)江挂面村(cūn)与绵竹年画村。凯江河畔,挂面村的清香还未飘散,龙门山下,年画村的房屋色彩缤纷。将“一根面”与“一幅画”,作为核心引擎(yǐnqíng),这两个村描绘出文旅融合新场景的标准答案。
“卖挂面”到“享生活(shēnghuó)”
中江(jiāng)挂面村的华丽蝶变
中江挂面村(中江县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)
2024年国庆节13.8万、2025年春节30.3万、2025年五一(wǔyī)10.8万,这组(zhèzǔ)数据,是德阳中江(jiāng)挂面村试开园以来,三个假期接待游客数量。这个坐落于(zuòluòyú)中江县城西北的小小村落,缘何成为几十万人的选择?
6月23日上午,记者(jìzhě)走进(zǒujìn)挂面(guàmiàn)村,穿梭在村落中的小径,干净整洁。微风拂来,空气中隐约还有挂面的清香味儿。即使是工作日,步行道上也偶有游客笑着走过,手上提着刚买的中江挂面。
挂面村(cūn)一角(伍勇摄)
与两年前相比,如今挂面村除了一排排售卖挂面的门店,还能够看到农家乐、咖啡吧,烤面包店、度假酒店和商业水街(shuǐjiē)等(děng)业态,越来越丰富的游玩(yóuwán)体验,挂面村正化身乡村综合体,进一步留下进村的客人。
中(zhōng)江挂面村,以省级非遗“中江手工挂面制作技艺”闻名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传承历史,2011年中江手工挂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2023年,中江把“文旅活县”作为经济(jīngjì)挖潜增效的重要路径,念好(niànhǎo)山水经、打好特色牌。位于城区近郊,凯江河畔(hépàn)的中江挂面村蝶变之路由此(yóucǐ)展开。
历时一年,中江(jiāng)挂面村建成御面街、大师工坊、主题乐园等项目,并凭借优质的项目以及(yǐjí)完善(wánshàn)的基础配套,入选首批“天府文旅IP项目库”,荣获全国“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”,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。
陈立亮正在包装中江挂面(伍勇(wǔyǒng)摄)
随着村子的不断变化,年轻人也逐渐被吸引回到家乡,陈立亮便是其中一位。这位大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挂面(guàmiàn)村人,号称“娘胎里就在开始学习制作挂面”。如今,他已经接过老爸(lǎobà)手里的擀面杖。陈立亮告诉记者,如今的挂面村不仅卖面,还要(háiyào)售卖工艺、宣扬(xuānyáng)文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提升(tíshēng)中(zhōng)江(jiāng)挂(guà)面产品附加值,深入挖掘(wājué)中江手工挂面的独特价值,中江打造手工挂面“5518”品牌。通过优化产品包装、提升产品质量,推动中江挂面向高档化转变。如今,中江挂面村家家户户的招牌下都有“5518”标识,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,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。
据介绍,为了村子长远、稳定发展,中(zhōng)江挂面(guàmiàn)村采用“政府(zhèngfǔ)+公司+村级集体经济”联营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行,有效激发景区活力,推动了挂面村景区良性发展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整合业态内容,为中江挂面村(cūn)注入更多新鲜(xīnxiān)元素,将中江挂面村打造为集农文旅多元化一体的乡村(xiāngcūn)生活综合体。”中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“一幅画”带火(dàihuǒ)一个村
绵竹年画(niánhuà)村有共富密码
年画村(绵竹市委(shìwěi)宣传部供图)
说起蝶变(diébiàn),距离挂面村70多公里外的绵竹年画村,早已走在了前头。这个以年画为核心(héxīn)内涵打造的村落,声名在外,是4A级(jí)景区,也是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。
仲夏时节,年画村荷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,在(zài)年画村散步的人们忍不住拿手机拍照。一旁(yīpáng)的年画博物馆内,一群远道而来的游客(yóukè),正一边听讲解,一边欣赏年画村的文创产品。
年画村里的村民正在对年画进行手工上色(伍勇(wǔyǒng)摄)
冰箱贴、香囊、扇子、抱枕、白酒......在这里,几乎所有(suǒyǒu)的产品都印上了年画的标签,连(lián)村子的墙上,都画满了年画。在年画村的农闲堂,一群阿姨认真仔细地给年画上色,分工细致,有条不紊(yǒutiáobùwěn)。“农闲握笔头,农忙扛锄头”,是年画村的真实写照,涂一张画能得到相应收益,这是他们在农忙之外的又(yòu)一笔收入(shōurù)。
绵竹年画文创产品(伍勇摄(shè))
2024年,“春节(chūnjié)”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绵竹年画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。在绵竹,年画已经(yǐjīng)形成一条乡村振兴(zhènxīng)产业链。
长期以来,绵竹(miánzhú)市积极推进“文化+”融合发展模式,对绵竹年画资源进行整合、优化和开发。打造集绵竹年画技艺传承、保护、推广、体验为一体的“画境绵竹·年画里”乡村旅游综合体(zōnghétǐ),成功创建了首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、首批天府(tiānfǔ)(tiānfǔ)旅游名村、首批天府旅游名镇。
游客们参观绵竹年画(niánhuà)文创产品(伍勇摄)
公开数据显示,2024年绵竹年画(niánhuà)产业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,涌现出年画相关企业(qǐyè)40余家,带动数千户老百姓增收。年画产品远销美、法、英、日(rì)等50多个(duōgè)国家和地区,已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。
而年画村也如挂面村一般,老百姓(lǎobǎixìng)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、民宿、乡村咖啡馆等,尝到了致富(zhìfù)的甜头。
年画村(cūn)一角(伍勇摄)
挂面村,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心传承而得名,又以(yǐ)“千年一面·中江见面”系列活动而“出圈(quān)”。年画村,以木版(mùbǎn)年画技艺的保护与推广而发展(fāzhǎn),又因“世界的非遗”而更上一层楼。这两者,都是因地制宜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如何打响“锦绣天府·安逸四川”的文旅品牌,或从一条街,一个(yígè)村,便可寻找到(dào)答案。
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摄影报道(bàodào)
6月23日,“万千气象看四川”第二季度集中(zhōng)采访启动。本次活动分三条线路开展集中报道(bàodào),在(zài)为期四天的采访中,采访团将走进四川的“诗与远方”,感受记录“锦绣天府·安逸四川”。
启动(qǐdòng)仪式结束后,采访组先后来到德阳市中(zhōng)江挂面村(cūn)与绵竹年画村。凯江河畔,挂面村的清香还未飘散,龙门山下,年画村的房屋色彩缤纷。将“一根面”与“一幅画”,作为核心引擎(yǐnqíng),这两个村描绘出文旅融合新场景的标准答案。
“卖挂面”到“享生活(shēnghuó)”
中江(jiāng)挂面村的华丽蝶变
中江挂面村(中江县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)
2024年国庆节13.8万、2025年春节30.3万、2025年五一(wǔyī)10.8万,这组(zhèzǔ)数据,是德阳中江(jiāng)挂面村试开园以来,三个假期接待游客数量。这个坐落于(zuòluòyú)中江县城西北的小小村落,缘何成为几十万人的选择?
6月23日上午,记者(jìzhě)走进(zǒujìn)挂面(guàmiàn)村,穿梭在村落中的小径,干净整洁。微风拂来,空气中隐约还有挂面的清香味儿。即使是工作日,步行道上也偶有游客笑着走过,手上提着刚买的中江挂面。
挂面村(cūn)一角(伍勇摄)
与两年前相比,如今挂面村除了一排排售卖挂面的门店,还能够看到农家乐、咖啡吧,烤面包店、度假酒店和商业水街(shuǐjiē)等(děng)业态,越来越丰富的游玩(yóuwán)体验,挂面村正化身乡村综合体,进一步留下进村的客人。
中(zhōng)江挂面村,以省级非遗“中江手工挂面制作技艺”闻名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传承历史,2011年中江手工挂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2023年,中江把“文旅活县”作为经济(jīngjì)挖潜增效的重要路径,念好(niànhǎo)山水经、打好特色牌。位于城区近郊,凯江河畔(hépàn)的中江挂面村蝶变之路由此(yóucǐ)展开。
历时一年,中江(jiāng)挂面村建成御面街、大师工坊、主题乐园等项目,并凭借优质的项目以及(yǐjí)完善(wánshàn)的基础配套,入选首批“天府文旅IP项目库”,荣获全国“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”,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。
陈立亮正在包装中江挂面(伍勇(wǔyǒng)摄)
随着村子的不断变化,年轻人也逐渐被吸引回到家乡,陈立亮便是其中一位。这位大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挂面(guàmiàn)村人,号称“娘胎里就在开始学习制作挂面”。如今,他已经接过老爸(lǎobà)手里的擀面杖。陈立亮告诉记者,如今的挂面村不仅卖面,还要(háiyào)售卖工艺、宣扬(xuānyáng)文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提升(tíshēng)中(zhōng)江(jiāng)挂(guà)面产品附加值,深入挖掘(wājué)中江手工挂面的独特价值,中江打造手工挂面“5518”品牌。通过优化产品包装、提升产品质量,推动中江挂面向高档化转变。如今,中江挂面村家家户户的招牌下都有“5518”标识,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,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。
据介绍,为了村子长远、稳定发展,中(zhōng)江挂面(guàmiàn)村采用“政府(zhèngfǔ)+公司+村级集体经济”联营模式进行市场化运行,有效激发景区活力,推动了挂面村景区良性发展。
“接下来,我们将整合业态内容,为中江挂面村(cūn)注入更多新鲜(xīnxiān)元素,将中江挂面村打造为集农文旅多元化一体的乡村(xiāngcūn)生活综合体。”中江县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“一幅画”带火(dàihuǒ)一个村
绵竹年画(niánhuà)村有共富密码
年画村(绵竹市委(shìwěi)宣传部供图)
说起蝶变(diébiàn),距离挂面村70多公里外的绵竹年画村,早已走在了前头。这个以年画为核心(héxīn)内涵打造的村落,声名在外,是4A级(jí)景区,也是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。
仲夏时节,年画村荷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,在(zài)年画村散步的人们忍不住拿手机拍照。一旁(yīpáng)的年画博物馆内,一群远道而来的游客(yóukè),正一边听讲解,一边欣赏年画村的文创产品。
年画村里的村民正在对年画进行手工上色(伍勇(wǔyǒng)摄)
冰箱贴、香囊、扇子、抱枕、白酒......在这里,几乎所有(suǒyǒu)的产品都印上了年画的标签,连(lián)村子的墙上,都画满了年画。在年画村的农闲堂,一群阿姨认真仔细地给年画上色,分工细致,有条不紊(yǒutiáobùwěn)。“农闲握笔头,农忙扛锄头”,是年画村的真实写照,涂一张画能得到相应收益,这是他们在农忙之外的又(yòu)一笔收入(shōurù)。
绵竹年画文创产品(伍勇摄(shè))
2024年,“春节(chūnjié)”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绵竹年画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参与了申报。在绵竹,年画已经(yǐjīng)形成一条乡村振兴(zhènxīng)产业链。
长期以来,绵竹(miánzhú)市积极推进“文化+”融合发展模式,对绵竹年画资源进行整合、优化和开发。打造集绵竹年画技艺传承、保护、推广、体验为一体的“画境绵竹·年画里”乡村旅游综合体(zōnghétǐ),成功创建了首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、首批天府(tiānfǔ)(tiānfǔ)旅游名村、首批天府旅游名镇。
游客们参观绵竹年画(niánhuà)文创产品(伍勇摄)
公开数据显示,2024年绵竹年画(niánhuà)产业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,涌现出年画相关企业(qǐyè)40余家,带动数千户老百姓增收。年画产品远销美、法、英、日(rì)等50多个(duōgè)国家和地区,已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。
而年画村也如挂面村一般,老百姓(lǎobǎixìng)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、民宿、乡村咖啡馆等,尝到了致富(zhìfù)的甜头。
年画村(cūn)一角(伍勇摄)
挂面村,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匠心传承而得名,又以(yǐ)“千年一面·中江见面”系列活动而“出圈(quān)”。年画村,以木版(mùbǎn)年画技艺的保护与推广而发展(fāzhǎn),又因“世界的非遗”而更上一层楼。这两者,都是因地制宜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如何打响“锦绣天府·安逸四川”的文旅品牌,或从一条街,一个(yígè)村,便可寻找到(dào)答案。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