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,就是最美的风景——写在德州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之际
德,就是最美的风景——写在德州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之际
德,就是最美的风景——写在德州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之际“用文化赋能激活乡村资源,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,走出了一条‘文明筑基、文旅兴业、共建共享’的乡村振兴路,实现(shíxiàn)了从一个贫困村到全国(quánguó)文明村的华丽蜕变。”6月26日,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,作为全国文明村镇代表(dàibiǎo),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(qián)杨新村党总支书记杨瑞瑞(yángruìruì)在发言中作了分享。
前不久(qiánbùjiǔ)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(jīng)召开,德州市(dézhōushì)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,齐河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(区)称号,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(yáng)新村、陵(líng)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等(děng)19个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,政协德州市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等9个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,周春华家庭等2个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,禹城市齐鲁中学等2所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,在大会上受到表彰。
盛夏的德州,“文明街巷”焕然一新,“文明榜样(bǎngyàng)”熠熠生辉,“文明实践”精彩纷呈,“文明新风”扑面而来。德州市坚持(jiānchí)“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”理念,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,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,让大爱传递成为(chéngwéi)城市精神基因,与德同行(tóngháng),绘就最美(zuìměi)风景。
凡人(fánrén)善举擦亮“大德之州”城市名片
大德之州,德行天下。德,就是(jiùshì)最美(zuìměi)的风景。无数凡人善举汇聚(huìjù)成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,擦亮“大德之州”的城市名片,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。
“中国好人”、宁津县柏源鸡胗(zhēn)店老板谢金虎十年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,有人问他,这件事打算做多久?谢金虎回答:“只要能干,就(jiù)会(huì)一直干下去。”全省道德模范、陵城区郑家寨镇圣刘村村民朱凤华(zhūfènghuá)结婚30多年来,对爷爷、奶奶、公公、婆婆(pópó)、叔(shū)公公5位长辈都非常孝顺,对弟弟、侄女细心照顾,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,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型。天衢新区时庄村村民杨俊(yángjùn)花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、“中国好人”,她以柔弱的肩膀为3个失去双亲的侄子、侄女撑起一片晴空,乡亲们打心底里佩服她、敬重她,以她为榜样(bǎngyàng),尊老爱幼、扶弱(fúruò)济困在村里蔚然成风。
凡人(fánrén)善举最为动人,捡到30万元现金的张恩榛,第一时间将(jiāng)钱(qián)归还失主,树立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标杆;店铺关门后仍坚持为1.4万名会员退款的刘希辉,用担当兑现承诺(chéngnuò)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(guǎngfàn)赞誉;义务(yìwù)为无家可归者寻亲,帮助300个家庭团圆的谭英换,用无私(wúsī)付出诠释着人间的真情与大爱……还有那些在社区中关爱孤寡老人、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,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以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,为城市增添了一份份温暖与感动。
一群群一个个令人敬仰的(de)文明典型成为了德州(dézhōu)市民(shìmín)的“偶像”。德州持续选树身边的榜样,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,在公共场所设置好人广场、善行义举四德榜、公益宣传栏等,营造浓厚的道德(dàodé)建设氛围,激励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。“中国好人”、“山东好人”、道德模范、见义勇为标兵(biāobīng)等在德州不断涌现。
“面子”“里子(lǐzi)”同步塑形提质向美而行
位于天衢新区(xīnqū)体育公园北广场的星空夜市,星空顶棚次第亮起,进入了一天(yītiān)中最热闹繁华的时段。大学生李申磊(lǐshēnlěi)和同学坐在“时光里·音乐会”的舞台下,跟着歌曲的旋律(xuánlǜ)打节拍。“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这里的视频,就想来打卡一下,氛围确实(quèshí)很好。天气暖和(nuǎnhuo)了,户外的这种形式让我觉着很自由,饭后还能在体育公园再散散步。”李申磊说。
在城市更新行动中,德州坚持“面子”“里子”同步提升(tíshēng)。老旧小区(xiǎoqū)改造(gǎizào)(gǎizào)成果显著,公园、广场数量不断增加,城市绿化、美化、亮化水平大幅(dàfú)提升;通过“空转绿”“见(jiàn)缝插(chā)绿”等方式,规划新建117处公园绿地,打造“一园一特色”,口袋公园融入市民日常。对198个环境卫生死角和49个公厕卫生问题进行专项整治,城市环境“细节”进一步完善。大幅提升八里庄、小申、北园等21个农贸市场改造力度,让“菜篮子”拎出幸福感。
文明村镇建设扎实(zhāshí)推进,农村环境卫生、文化生活等方面得到改善(gǎishàn),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。
谁可曾知,前杨新村(cūn)所辖的(de)(de)7个自然村都曾是当地的落后村,其中前杨村还是省定贫困村。“当时村里流传了一句话,叫前杨的路不好走,不扭你也得扭。”村民王东青说。前杨新村从(cóng)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入手,因地制宜“找路子”、精准把脉“开方子”。他们栽植绿化苗木1.7万株,修建15公里的休闲廊道(lángdào),实施水美乡村(xiāngcūn)工程让废弃坑塘成为“荷塘月色”,建起(jiànqǐ)乡村大舞台(wǔtái),开设暖心食堂……。继而前杨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,打造“前杨记忆”品牌,推出文体文创项目产品36类,荣获(rónghuò)国家“AAA”级旅游景区,举办“九龙闹春”非遗展演、“山水国潮”杂技演出、村“BA”等系列(xìliè)活动,让游客有看头、有玩头、有吃头、有捎头。前杨新村实现了从“硬件升级”到“软(ruǎn)实力提升”的跨越式发展,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共建(gòngjiàn)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。
禹城市梁家镇桂庄村则通过文明宣讲、志愿服务、村规民约等方式倡导文明新风,进一步让人居环境美起来(qǐlái)、乡风民风树起来。“以前总觉得(juéde)移风易俗是大道理、没啥必要,现在大家伙坐在一起聊聊,一下子就明白了。”在幸福食堂(shítáng)吃饭的韩大爷笑着说。桂庄村以“一餐热饭”为切入点(qiērùdiǎn),向(xiàng)用餐老人讲解村规民约及移风易俗知识,引导老人们自觉带头,做好家庭教育,切实转变(zhuǎnbiàn)陈旧思想,革除陈规陋习。
城市文明只有“进行时”没有“完成(wánchéng)时”
文明更(gèng)有“厚度”,城市更有“温度”。
前不久一天晚上,德城区广川街道外经委宿舍68岁的张建国家卫生间的水管突然(tūrán)爆裂,水漫(shuǐmàn)了一地。他快步走到社区“工具角”,从工具箱里取出扳手、防水胶带等(děng)工具,先简单处理了漏水处。随后,他又来到小区维修(wéixiū)服务站,登记了详细维修需求。不一会,维修站就派了专业师傅(shīfù)上门,麻利(málì)地更换了破损的水管,还仔细检查了其他管道。“以前为修个(xiūgè)水管,跑断腿、磨破嘴,现在下楼就能解决,费用还比外面便宜!”张建国边说边竖起大拇指。
作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,德城区广川街道各社区已有26个(gè)小区设立维修服务站(zhàn),37个“共享工具屋”和56个楼道“共享工具角”投入使用。对于空调移机、电路改造等个性化维修需求(xūqiú),社区还帮忙寻找正规维修机构,确保居民能以(néngyǐ)不(bù)高于市场价的费用,享受专业服务。曾经冷清的社区广场,如今成了居民口中“最热闹的便民站”,一个个维修难题在这里被(bèi)化解,也让邻里间的笑容越来越多。
在市民文明(wénmíng)素质提升工程中(zhōng),德州着眼以德育人(yǐdéyùrén)、以文化人,文明新风浸润人心。围绕群众需求,开展(kāizhǎn)帮扶救助、普法维权、红色宣讲、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,175万名志愿者、2.4万余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创建一线,“志愿红”成为(chéngwéi)(chéngwéi)城市流动风景(fēngjǐng)线,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,市民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,成为城市文明最美的风景,这种积极正向的社会风尚,正不断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几乎每个清晨,长河公园管理员褚洐军都要骑着三轮车在公园里(lǐ)行走10公里以上,车斗里放(fàng)着扫帚、园艺剪刀等工具,里面装载过的(de)垃圾和修剪下来的枯枝败叶不计其数(bùjìqíshù),他(tā)用辛劳换来公园一年四季的干净整洁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chéngshì)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赛,他只是投身城市文明创建众多人中的普通一员。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,属于每一位德州人!
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创建,只有“进行时(shí)”,没有“完成(wánchéng)时”。德州将健全常态长效(zhǎngxiào)工作机制,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,不断提高(tígāo)文明城市创建质效和市民文明素质,加快推进从创建“文明城市”向建设“城市文明”转变。广大市民作为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与守护者,只要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小事做起,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肌理,转化为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、和谐(héxié)宜居的民生答卷,就一定能(néng)开创文明德州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曹宇 焦丽梅)
“用文化赋能激活乡村资源,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,走出了一条‘文明筑基、文旅兴业、共建共享’的乡村振兴路,实现(shíxiàn)了从一个贫困村到全国(quánguó)文明村的华丽蜕变。”6月26日,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,作为全国文明村镇代表(dàibiǎo),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(qián)杨新村党总支书记杨瑞瑞(yángruìruì)在发言中作了分享。
前不久(qiánbùjiǔ)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(jīng)召开,德州市(dézhōushì)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,齐河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(区)称号,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(yáng)新村、陵(líng)城区边临镇西于架村等(děng)19个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,政协德州市委员会办公室、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等9个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,周春华家庭等2个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,禹城市齐鲁中学等2所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,在大会上受到表彰。
盛夏的德州,“文明街巷”焕然一新,“文明榜样(bǎngyàng)”熠熠生辉,“文明实践”精彩纷呈,“文明新风”扑面而来。德州市坚持(jiānchí)“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”理念,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,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,让大爱传递成为(chéngwéi)城市精神基因,与德同行(tóngháng),绘就最美(zuìměi)风景。
凡人(fánrén)善举擦亮“大德之州”城市名片
大德之州,德行天下。德,就是(jiùshì)最美(zuìměi)的风景。无数凡人善举汇聚(huìjù)成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,擦亮“大德之州”的城市名片,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。
“中国好人”、宁津县柏源鸡胗(zhēn)店老板谢金虎十年免费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,有人问他,这件事打算做多久?谢金虎回答:“只要能干,就(jiù)会(huì)一直干下去。”全省道德模范、陵城区郑家寨镇圣刘村村民朱凤华(zhūfènghuá)结婚30多年来,对爷爷、奶奶、公公、婆婆(pópó)、叔(shū)公公5位长辈都非常孝顺,对弟弟、侄女细心照顾,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,树立了孝老爱亲的典型。天衢新区时庄村村民杨俊(yángjùn)花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、“中国好人”,她以柔弱的肩膀为3个失去双亲的侄子、侄女撑起一片晴空,乡亲们打心底里佩服她、敬重她,以她为榜样(bǎngyàng),尊老爱幼、扶弱(fúruò)济困在村里蔚然成风。
凡人(fánrén)善举最为动人,捡到30万元现金的张恩榛,第一时间将(jiāng)钱(qián)归还失主,树立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标杆;店铺关门后仍坚持为1.4万名会员退款的刘希辉,用担当兑现承诺(chéngnuò)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(guǎngfàn)赞誉;义务(yìwù)为无家可归者寻亲,帮助300个家庭团圆的谭英换,用无私(wúsī)付出诠释着人间的真情与大爱……还有那些在社区中关爱孤寡老人、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,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却以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,为城市增添了一份份温暖与感动。
一群群一个个令人敬仰的(de)文明典型成为了德州(dézhōu)市民(shìmín)的“偶像”。德州持续选树身边的榜样,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,在公共场所设置好人广场、善行义举四德榜、公益宣传栏等,营造浓厚的道德(dàodé)建设氛围,激励引导广大市民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。“中国好人”、“山东好人”、道德模范、见义勇为标兵(biāobīng)等在德州不断涌现。
“面子”“里子(lǐzi)”同步塑形提质向美而行
位于天衢新区(xīnqū)体育公园北广场的星空夜市,星空顶棚次第亮起,进入了一天(yītiān)中最热闹繁华的时段。大学生李申磊(lǐshēnlěi)和同学坐在“时光里·音乐会”的舞台下,跟着歌曲的旋律(xuánlǜ)打节拍。“我们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这里的视频,就想来打卡一下,氛围确实(quèshí)很好。天气暖和(nuǎnhuo)了,户外的这种形式让我觉着很自由,饭后还能在体育公园再散散步。”李申磊说。
在城市更新行动中,德州坚持“面子”“里子”同步提升(tíshēng)。老旧小区(xiǎoqū)改造(gǎizào)(gǎizào)成果显著,公园、广场数量不断增加,城市绿化、美化、亮化水平大幅(dàfú)提升;通过“空转绿”“见(jiàn)缝插(chā)绿”等方式,规划新建117处公园绿地,打造“一园一特色”,口袋公园融入市民日常。对198个环境卫生死角和49个公厕卫生问题进行专项整治,城市环境“细节”进一步完善。大幅提升八里庄、小申、北园等21个农贸市场改造力度,让“菜篮子”拎出幸福感。
文明村镇建设扎实(zhāshí)推进,农村环境卫生、文化生活等方面得到改善(gǎishàn),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。
谁可曾知,前杨新村(cūn)所辖的(de)(de)7个自然村都曾是当地的落后村,其中前杨村还是省定贫困村。“当时村里流传了一句话,叫前杨的路不好走,不扭你也得扭。”村民王东青说。前杨新村从(cóng)办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入手,因地制宜“找路子”、精准把脉“开方子”。他们栽植绿化苗木1.7万株,修建15公里的休闲廊道(lángdào),实施水美乡村(xiāngcūn)工程让废弃坑塘成为“荷塘月色”,建起(jiànqǐ)乡村大舞台(wǔtái),开设暖心食堂……。继而前杨成立村集体旅游公司,打造“前杨记忆”品牌,推出文体文创项目产品36类,荣获(rónghuò)国家“AAA”级旅游景区,举办“九龙闹春”非遗展演、“山水国潮”杂技演出、村“BA”等系列(xìliè)活动,让游客有看头、有玩头、有吃头、有捎头。前杨新村实现了从“硬件升级”到“软(ruǎn)实力提升”的跨越式发展,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共建(gòngjiàn)共治共享的内生动力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网红村”。
禹城市梁家镇桂庄村则通过文明宣讲、志愿服务、村规民约等方式倡导文明新风,进一步让人居环境美起来(qǐlái)、乡风民风树起来。“以前总觉得(juéde)移风易俗是大道理、没啥必要,现在大家伙坐在一起聊聊,一下子就明白了。”在幸福食堂(shítáng)吃饭的韩大爷笑着说。桂庄村以“一餐热饭”为切入点(qiērùdiǎn),向(xiàng)用餐老人讲解村规民约及移风易俗知识,引导老人们自觉带头,做好家庭教育,切实转变(zhuǎnbiàn)陈旧思想,革除陈规陋习。
城市文明只有“进行时”没有“完成(wánchéng)时”
文明更(gèng)有“厚度”,城市更有“温度”。
前不久一天晚上,德城区广川街道外经委宿舍68岁的张建国家卫生间的水管突然(tūrán)爆裂,水漫(shuǐmàn)了一地。他快步走到社区“工具角”,从工具箱里取出扳手、防水胶带等(děng)工具,先简单处理了漏水处。随后,他又来到小区维修(wéixiū)服务站,登记了详细维修需求。不一会,维修站就派了专业师傅(shīfù)上门,麻利(málì)地更换了破损的水管,还仔细检查了其他管道。“以前为修个(xiūgè)水管,跑断腿、磨破嘴,现在下楼就能解决,费用还比外面便宜!”张建国边说边竖起大拇指。
作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,德城区广川街道各社区已有26个(gè)小区设立维修服务站(zhàn),37个“共享工具屋”和56个楼道“共享工具角”投入使用。对于空调移机、电路改造等个性化维修需求(xūqiú),社区还帮忙寻找正规维修机构,确保居民能以(néngyǐ)不(bù)高于市场价的费用,享受专业服务。曾经冷清的社区广场,如今成了居民口中“最热闹的便民站”,一个个维修难题在这里被(bèi)化解,也让邻里间的笑容越来越多。
在市民文明(wénmíng)素质提升工程中(zhōng),德州着眼以德育人(yǐdéyùrén)、以文化人,文明新风浸润人心。围绕群众需求,开展(kāizhǎn)帮扶救助、普法维权、红色宣讲、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,175万名志愿者、2.4万余支志愿服务队常年活跃在创建一线,“志愿红”成为(chéngwéi)(chéngwéi)城市流动风景(fēngjǐng)线,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引导,市民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,成为城市文明最美的风景,这种积极正向的社会风尚,正不断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几乎每个清晨,长河公园管理员褚洐军都要骑着三轮车在公园里(lǐ)行走10公里以上,车斗里放(fàng)着扫帚、园艺剪刀等工具,里面装载过的(de)垃圾和修剪下来的枯枝败叶不计其数(bùjìqíshù),他(tā)用辛劳换来公园一年四季的干净整洁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chéngshì)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赛,他只是投身城市文明创建众多人中的普通一员。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,属于每一位德州人!
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创建,只有“进行时(shí)”,没有“完成(wánchéng)时”。德州将健全常态长效(zhǎngxiào)工作机制,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,不断提高(tígāo)文明城市创建质效和市民文明素质,加快推进从创建“文明城市”向建设“城市文明”转变。广大市民作为城市文明的创造者与守护者,只要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小事做起,将文明城市创建融入城市肌理,转化为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、和谐(héxié)宜居的民生答卷,就一定能(néng)开创文明德州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曹宇 焦丽梅)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